-
“潮州八邑”“潮州八阳”,还有“潮州九县”
潮州八邑由来我们再来看历史上的潮州八邑由来。“潮州”是潮汕古代的行政名词,潮州府下辖八个小城,古代人口少的城叫邑,所以叫“潮州八邑”。清乾隆三年(1738年)设立丰顺县后,潮州主要有八邑商人经商于国内...
潮州八邑 潮州八阳 潮州九县 -
潮州麒麟舞
潮州麒麟舞广泛流传在潮州地区,源于潮州地区人民对麒麟的信仰,形成了具有浓郁潮州地方特色的民间舞蹈——麒麟舞。潮州文里麒麟的造型独特,舞麒麟道具由麒麟头、麒麟被(身)和麒麟尾巴三个部分组成。麒麟头是用翠...
潮州 麒麟舞 -
腐乳饼背后的故事
据说清代末年的时候,潮州有一丁氏专卖小食的老板,对所雇用的工人非常苛刻,经常借故不发工钱。有一年年关将到,在制饼作坊打工的一个老师傅,想到已经有好几个月没拿到工钱,年关将到,恐怕到年底又是拿不到一文钱...
腐乳饼 故事 -
宝斗饼名称由来
相传明朝末年,在潮汕地区饶平县黄冈镇有户人家,老汉姓庞,在该镇的南门妈宫前摆摊设赌。其赌具是木制的斗只,也叫宝斗。在当时该赌摊生意较旺。有一次,一位姓蒋的外地风水先生,经常来赌摊观看,便与庞老汉逐渐相...
宝斗饼 -
潮州民俗活动—溪口“穿蔗巷”
潮州磷溪镇的溪口村有一种独特的民俗———“穿蔗巷”,每年的正月十六夜,溪口七个自然村家家户户都要有人拿着甘蔗,蔗尾挂上灯笼,站在村巷迎接大老爷游行队伍的到来,让老爷从“蔗巷”穿过,以这方式祈求新年兴旺...
潮州 民俗活动 溪口 穿蔗巷 -
潮州民俗之出花园
潮州民间的成人礼叫“出花园”,长辈们一直认为未成年的孩子是生活在花园里的,所以等孩子到了15虚岁的时候,就要举行“出花园”的仪式,象征着长大成人。“出花园”的时间,多在农历正月里根据孩子的生辰八字请人...
潮州 民俗 出花园 -
潮州传统礼俗中的周礼印记
潮州民间礼俗中有哪些周礼的影子?从潮绣、潮州木雕到嵌瓷,精美绝伦的潮州工艺美术发端于何时、其源头来自哪里?闻名遐迩的潮州美食,折射出的是怎样传统文化密码?……走得再远,都不能忘记来时路;了解历史,可以...
潮州 传统礼俗 周礼印记 -
潮州佛乐“禅和板”
潮州佛乐——禅和板,又名善和板、开元板。自清乾隆元年(1736),由罗浮山华首台传至潮,迄今已有250年。它是一个完整的佛乐唱腔系统,有八、九十首乐曲。禅和板唱腔,包含着极其浓烈的广东地区音乐风韵,据...
潮州 佛乐 禅和板 -
浅议潮州城隍文化
社会上有不少人一提起“城隍文化”,就把其当成封建迷信或立刻回避,或加以抵制,更有甚者将其一棍子打死。这是对城隍文化的一种误解。首先,中国最大的民族是汉族,汉族崇尚道教。道教是中国汉族固有的一种历史悠久...
潮州 城隍 文化 -
潮州风俗习惯中的“水”
都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,潮州的独特,也孕育了一方独特风情。水是日常生活中的必需品,它供人们饮用、洗涤,还广泛应用于潮州的民俗活动、风俗习惯中。诞生礼与水潮俗惯例,在婴儿诞生后的第三天,要用一盆温水给婴儿...
潮州 风俗 水 -
“黄龙伞”的由来
在潮州市潮安区龙湖镇鹳巢村的世族宗祠内, 矗立着一把御赐的金丝黄龙伞,金黄高大,特别显眼。其上面写着“李春芳任南京、四川道监察御史奉敕巡按浙江”。这把鹳巢人引以为荣的黄龙伞是...
由来 黄龙 -
潮汕特色文化-麦秆贴画
潮汕麦秆贴画,是一种经过漂染加工的麦秆,剪幅成画的民间艺术。它的历史很短,仅有60年左右时间,产生于潮州城区。中国麦秆贴画以广东潮州、浙江浦江、黑龙江、广西为主要产区。 特产文化:麦秆贴画是在麦秆...
潮汕 麦秆 贴画 文化 特色 -
上社王公惊猪头 江东老爷惊麦包
此俗谚一喻少见多怪;一喻见多了也心生厌烦。 上社是潮安龙湖寨所属的一个村子。其村头有一个神庙,从来没有人用猪头来敬神。有一次,庙里来了人,奉上一个猪头说要答谢神恩,这可把王公老爷给吓坏了,不知此是...
王公 老爷 猪头 江东 -
潮剧
潮剧又名潮州戏、潮音戏、潮调、白字戏,主要流行于潮州方言区,是用潮州方言演唱的一个古老的地方戏曲剧种。主要分布于粤东、闽南、台湾、香港和东南亚等地。 潮剧的形成和发展,距今已有四百三十多年的历史。...
潮剧 文化 -
广济桥旧称济川桥
亭台 郑鹏 作 □陈俊乾 “到广不到潮,枉费走一遭。到潮不到桥,白白走一场。”潮谚中的“桥”,指的是潮州湘子桥。 潮州湘桥好风流, 十八梭船廿四...
广济桥 济川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