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
潮阳民俗奇观:天上掉下吉祥雨
汕头潮阳金灶镇溪头村民俗,凡是过去一年家里娶媳妇的,添丁(生儿子)的,正月初八要准备大桔(柑)和花生从屋顶撒下来,村民们在下面接,寓意新的一年大吉大利,幸福安康!站在前面的村民纷纷用雨伞来接,场面颇为...
潮阳 民俗 奇观 吉祥雨 -
汕头人正月初七吃“七样羹”,每样菜都有好意头!千万不要吃错了!
传统“七样羹”是指:“大(芥)菜、厚合、芹菜、蒜、春菜、韭菜、芥蓝”等蔬菜同煮寄寓“新(芹)春发(蒜)大财(大菜),久(韭)合各人(芥蓝)”“七样羹”是潮汕地区一体化区民间颇具特色的一种食俗。“七样羹...
汕头人 正月初七 七样羹 -
汕头濠江马滘陈氏之“龟粿守年”习俗
龟粿是盛行于濠江、潮阳、潮南这一带的祭祀粿品,其最大意义就是“守年”,乡里人称“压年”,是极具美好吉祥寓意的粿品。自古乡里人就认为龟背的纹理宗密,龟隐藏着天地的秘密,它是成为一种神秘而蕴藏着丰富的文化...
汕头 濠江 马滘 陈氏 龟粿守年 习俗 -
潮阳灶浦市的历史变迁
集市是定期聚集进行的商品交易活动的场所,古代也叫“墟市”、“集墟”,在民众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。在汕头市潮阳区金灶镇的灶市社区,就存在一个历史较为久远...
潮阳 灶浦市 -
潮汕陈氏中的鮀浦大巷陈
鮀浦大巷陈氏家庙。综 图 陈氏,是以地名命名的姓氏。《百家姓》称陈姓源于古陈国,颍川郡。《史记·卷三十六·陈杞世家第六》云:“陈胡公满者,虞帝舜之后也。...
潮汕 陈氏 鮀浦大巷陈 -
澄海东湖塗戏
塗戏是旧时普遍存在于潮汕各邑乡间村民自行组织的简单戏出,纯以助兴节日和娱乐大众为目的。所谓的“塗”,就是“土”,因为塗戏是在游神的时候穿街走巷,在村落...
澄海 东湖 塗戏 -
潮南英歌
英歌舞是汉族独具特色的男子群体舞。潮南英歌舞与潮阳英歌同源异流,是古代傩文化的延续。至明代,它吸收了北方大鼓子秧歌的特色,逐渐演化为英歌舞,成为具有独具地方特色的舞蹈艺术。潮南英歌融汇戏剧、舞蹈、武术...
潮南 英歌 -
潮阳英歌
潮阳英歌是汉族民间广场舞蹈和傩文化形态的延续,在延续中有一定变化,至明代吸收北方大鼓子秧歌,逐渐演化为英歌舞,成为潮阳地区一种具有独特表现形式的民间舞蹈艺术。潮阳英歌集戏剧、舞蹈、武术于一体,极具阳刚...
潮阳 英歌 -
汕头工夫茶艺
潮汕地区最早关于饮茶的记载,是北宋大中祥符五年(1012年)潮州金山顶摩崖石刻残句“茶灶龛平”,至明代工夫茶在潮汕地区兴起,清代工夫茶艺日臻完善。清俞蛟《潮嘉风月记》中&ldq...
汕头 茶艺 工夫 -
南澳车鼓舞
作为一种古老的汉族民间艺术,清道光年间(1821~1850)由闽南传入汕头市南澳县,经南拖车鼓澳民间艺人不断整理传授,成为南澳岛上独特的汉族民间传统游艺形式。取材于中国历史小说《水浒传》。表现梁山泊英...
南澳 鼓舞 文化 -
澄海鳌鱼舞
“鳌鱼舞”源于民间祭神舞蹈中模拟动物形态大道具舞蹈,历史可追溯到解放前。鳌鱼与龙、凤、麒麟一样,是传说中的神物,古时称考中状元为“独占鳌头”,是祥瑞吉庆...
澄海 鳌鱼舞 -
澄海西门蜈蚣舞
蜈蚣舞,广东汉族民间舞蹈。起源于清同治至光绪年间,由西门乡人陈成锦与好友石文勇首创。是一项广场性的大型动物舞蹈,一经问世;便为人们所喜闻乐见,传承至今。现为汕头市澄海区西门社区居委会永和园所有的传统文...
澄海 蜈蚣 文化 -
澄海灯谜
汕头市澄海区曾为古老的澄海县,位于潮汕平原的韩江出海口,澄海灯谜因以得名,也主要分布于原澄海县境。清代康熙年间的《澄海县志》,已有“好事者或为藏头诗句,令猜者什百为群,曰灯谜”...
澄海 灯谜 -
历史最久远的汕头方言文化
汕头是潮汕文化的重要载体,在汕头文化中有着许多潮汕文化的影子。譬如在汕头,人们日常所使用的方言就是潮州话,潮州话作为潮汕地区普遍使用的方言,有着悠久的文化历史。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汕头的方言吧。...
汕头 方言 文化 -
8·15日本投降日,很少人知道汕头老市区这座建筑铭刻了潮汕抗日的荣光
2020年8月15日,是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75周年。无论对于日本,还是曾经被侵略战争伤害过的国家,这一天都无比重要。 1945年8月15日正午,日本天皇向全日本广播,接受波茨坦公告,实行无条件投降...
潮汕 汕头 抗日 市区 日本投降